彩虹摄影网

徕卡q2视频能力如何?

295 2024-03-15 10:25 admin

一、徕卡q2视频能力如何?

黑色(4730万像素 4K视频录制)的确是蛮不错的哈,成像效果:非常棒,

二、如何评价徕卡 Q (Leica Q)?

一般地,我们公认为徕卡没有制作AF镜头的能力,其实严谨来说,是徕卡没有发展出一个能使用AF的相机系统,所以就不做AF镜头。上百年来,对于徕卡所提供的镜头,几乎大部分粉丝都沉醉在他们的传统机械镜头带给他们的绝佳手感中以及徕卡镜头特有的像场弯曲所带来的立体感渲染中。

诚然这样的做工、外观极易唤起人们的拍摄欲望,但是步入电子时代,传统的手动对焦方式搭配徕卡的黄斑对焦,难以在大光圈下保证对焦精度以及对焦速度,且在键盘大战中,除了那没有进行控制变量,科学地横向比较就脱口而出的玄学以外就占不到任何优势。

那么出一台能AF的徕卡镜头、相机则是步入新时代后粉丝们的忠实呼声。

这不,带着一枚徕卡的经典28mm焦段,拥有F1.7的明亮大光圈,且能快速AF的Leica Q横空出世,相较于索尼家RX1那薄弱的手感以及易坏的镜头,Leica Q在用户中迅速积累起口碑。

那么这台相机有没有出过大问题呢?网上有一篇非常瞩目的文章《Leica Q = Leica Question?》,文中反应到最大的问题是Leica Q使用RAW Developer除去内嵌的矫正文件以后,照片出现黑角的问题,即这枚镜头无法覆盖全画幅像场,之后再总结了一系列小问题。

那么数码相机又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接下来往下看。

首先是血统问题。

很早之前我就回答过一个问题:Leica Q是不是松下的贴牌机?

徕卡Q2是不是松下的贴牌机?

其实多家企业联合共赢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一些德系成像血统派心理上始终不能接受自己心中成像最高水准的德系商品,绝大部分是由日系企业鼓捣出来的。但是了解成像的业内人士来说,色彩这个东西十分主观,而且也看各家的调教。经过我的了解,“德味”这个词,其实源自一些在某忌论坛中,使用佳能5D2之类的老相机+转接一系列徕卡R镜头的用户口中出来的,所以就emmmm……

回到正题,徕卡Q的镜头专利是松下申请的,发明人为饭山智子和末吉正史,均不是徕卡的设计师,前一位是松下本家的,后一位是索尼的。镜筒、电子部分也是松下申请,所以说德国设计,确实有些勉强了,德国设计师挂名都没挂上去。

镜头的结构,是针对一体式相机特定设计的,共9组11片,整体是一个在一体机上常见的魔改Biogon,光圈前后有双高斯血统。

结构
对焦方式

那么它的素质如何:

F1.7 无限远

那么用像场不够的想法来看,将模拟的MTF成像像场截取到19.5mm的时候,与官方MTF呈现高度相似。

视场截取19.5mm
官方MTF

进一步地,究其原因,其实专利也只给到了不到20mm的像高。

场曲、畸变

如果算上21.6mm的全画幅像场,边缘畸变达到了接近15%,而且边缘场曲巨大

彗差

极边缘的彗差甚至因为没有成像而没有在软件上显示出来……

色散

对于色散,提出表扬,十分低~

暗角

在19.44mm像场处跌到了0

放一些小光圈MTF:

F2.8
F4
F5.6

因为场曲、像散的存在,画面1/2之后的细节一起起不来,就算缩光圈也无法拯救,大概只有中心画质较为优秀,虽然说有着严格的体积控制,但是同样作为一体式全画幅相机,蔡司ZX1的那枚镜头才算是真正的完全体了。Leica Q从样片以及我自己拿到的DNG调色体验来看,也没感觉有什么玄学加成。

ZX1

这支Summilux 28mm F1.7确实像场不算够,但是也没有上边文章说的拿24mm截到28mm来严重,实际焦距为27mm。

Sample Images(From Leica)


三、徕卡q对焦技巧?

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的切换

很多刚玩徕卡Q的朋友,想从自动挡(AF)上切换到手动挡(MF),拧对焦环时,总是拧不懂,其实在镜头底部半月环上,徕卡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机关,半月环边上有个小卡扣,按下去就能轻松的从AF切换到MF 了,如果从MF向AF切换,同样按着半月环的卡扣,向回旋转到AF上即可。

2、遮光罩的安装

拿到相机后,相机和遮光罩是分开的,安装时需要把镜头前面的镜头环拧下来(这个环第一次有点难拧,需要找巧劲),装上遮光罩时要到最后一点需要用力拧一下,把遮光罩拧平即可。

3、对焦点的移动

拍摄时如果把对焦方式设置单点对焦(焦段在正中间),想移动对焦点话,可以直接按相机右边的十字键,快速的调整对焦点,方便实用。

5、OIS相机防抖

OIS相机防抖功能是通过镜头的浮动透镜来纠正“光轴偏移”,在一次徕卡接受采访时说徕卡Q的OIS可以关掉,因为比较费电,可以通过提高ISO来保证快门速度。

6JPEG像素设置

在徕卡Q的JPEG像素设置中有四档设置,没一档中有三个数字,这三个数字对应的是28mm、35mm、50mm拍出来的照片解析度。

7、快门声效设置

徕卡Q的快门是模拟出来的快门声,如果在菜单里把快门声效打开,则模拟出喀嚓的声响,关闭之后,几乎听不到快门声音(出厂默认是关闭)很适合街拍。

8、变焦/锁定按钮设置

这个按钮在拇指旁边,出厂设置是切换焦距的。比如这样

28mm、35mm、50mm这三个焦段切换(菜单里称为数码变焦)。

四、如何评价徕卡Q?

徕卡Q不算微单,应该算不可更换镜头的全画幅相机(不是微单,不是单反,硬要说是DC也成,不过我不认为它是DC)。徕卡Q的直接对标对手应该是索尼RX1R,同样是不可更换镜头的全画幅相机。

像素:徕卡Q是2400万像素全画幅相机,与RX1R的2400万像素同一个级别。

对焦:两者都是EVF+LCD取景,同样支持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不过手动对焦的手感徕卡Q比RX1R强很多,徕卡镜头的手感那是许多玩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连拍:徕卡Q是10fps,RX1R是10fps,徕卡Q强一倍。

感光度:徕卡Q是ISO50000,RX1R是ISO25600,虽然超过ISO6400之后没什么LUAN用,但也是技术进步。

快门速度:都是1/2000

最大光圈:徕卡Q是F1.7,RX1R是F2,徕卡Q大了半档光圈,意味着弱光环境使用更方便。

镜头:徕卡Q是Summilux 28mm f/1.7 ASPH镜头,最大光圈F1.7;RX1R用的是蔡司Sonnar 35mm f/2.0,两者都用了非球镜片,徕卡Q在广角和最大光圈上比RX1R大了整整一档。一个28一个35焦段不同很难说哪个更好,但如果是同一焦段按照以上的参数,徕卡Q辗压RX1R没悬念。另外Summilux系列是徕卡最高级的镜头系列,特点是大光圈高解析超强焦外,而Sonnar结构也是蔡司的看家本领,特点是近距离成像优秀,焦外柔和。

材质:徕卡Q如果按照徕卡的德性应该是黄铜机身,RX1R则是铝镁合金,谁更好不用说了。

做工:徕卡Q德国原厂,RX1R泰国产零件日本组装,德国车和日本车的区别,你懂的

成像:徕卡Q延续了徕卡一贯的风格,传统的德系相机成像;而RX1R则是蔡司风格的镜头+索尼风格的成像,属于日系风格里偏一点德系的味道。

五、徕卡2490镜头参数?

变焦广角镜头

最大光圈F2.8>最小光圈F22焦距24-90mm

六、徕卡圆棱镜参数?

距离测量

圆棱镜测程(GPR1) 3500m

反射片(60mm×60mm) 250m

精度/测量时间(标准偏差ISO-17123-4)

标准:1.5mm + 2×10-6D / 2.4s

快速:3mm + 2×10-6D / 0.8s

跟踪:3mm + 2×10-6D / <0.15s

导向光(选配)工作范围(一般气象条件) 5m - 150m

定向精度100m处: 5cm

七、徕卡M9和徕卡Q哪个好?

徕卡Q好

M9和Leica Q最大区别是CMOS,是CCD各有优劣,CCD颜色更讨喜些,但CCD经常坏,高感比CMOS差;其次前两者都是旁轴全手动对焦,Q就不是旁轴了,可以自动对焦也可以手动对焦,Q最大优点是触屏对焦飞快,极为方便,缺点是无法换镜头,是28mmF1.7的定焦。

八、徕卡Q和徕卡Xtyp113怎么选择?

如果是简单的旅游的话徕卡x这款机器就足够了,35的焦段完全做够了。

买q没有什么必要 就是一个全画幅 没有太大的意义

九、徕卡q116测评?

经典的外观,高端大气上档次,镜头特有的方形遮光罩让您秒杀周边一切日本圆形遮光罩的单反. 操控简单,实用,便捷,重量适中,有质感又不失轻便. 功能从经典的手动对焦,到最新的触屏对焦快门及WIFI,无一落下.徕卡相机的确与众不同,做工特别精致,操作非常人性化。

十、徕卡q3价格?

徕卡q3的价格是5899元

预计将会在2022年12月正式上市的。

徕卡q3是配备了6000万像素传感器以及翻折屏幕的。当然鉴于当前的世界形势和零部件的持续短缺,徕卡Q3的发布可能是会被推迟的。直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迹象表明徕卡是会改变Q3镜头的焦距规格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